各专业:
202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即将全面启动。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工作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沈工教学发〔2019〕37号《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定》文件要求,现就做好202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工作通知如下:
一、领导机构
成立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小组:负责选题工作的组织、申报、审核、实施监管工作。
组长:孔德尉
副组长:各学院院长
成员:专业带头人
二、选题原则
选题需紧密契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现交叉融合,结合新工科、新文科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选题重点来源于真实课题,以当年毕业设计课题总数为标准,其中理工、农学、艺术类专业应达到90%以上,经管类专业应达到80%以上。
选题应深度融入生产实践、社会实践与科研实践场景,充分依托学院与域内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建立的协同育人机制,鼓励与合作单位联合命题,尤其注重对接企业真实工程项目与科研转化任务。紧密结合学校智能制造、华为、西门子、罗克韦尔等现代产业学院特色产业方向,体现知识应用的综合性——通过设置产业一线的复杂技术难题与运营挑战,推动学生在企业实地调研、技术方案论证、实验验证、成果落地等实践环节中,充分利用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源与企业导师指导,提升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解决实际产业问题的能力,实现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
题目难度与工作量需显著高于课程设计和专业实训,要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状况,要综合考虑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题目应准确、科学、严谨、规范,既能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又能体现专业综合训练要求,并且确保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按时独立完成。
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类型与标准
(一)选题类型
1.A类:工程设计;B类:技术开发;C类:软件工程;D类:应用研究
2.X类:真实课题;Y类:模拟课题;Z类:虚拟课题。
1、2均要填写,如AY、DX等。
(二)选题类型标准
1.真实课题:有实际研究项目支撑的或设计作品可实际实施为真实课题。
2.模拟课题:在以往真实存在课题的基础上,对该课题进行再研究、再设计、再改造等而确定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类型。
3.虚拟课题:不是真实课题和模拟课题的课题,但课题需与学科专业发展前沿相关而确定的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类型。
4.自拟课题:没有实际工程依据,教师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自行拟定或在达到专业毕业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由师生共同商定的虚拟课题。
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要求
1.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具有中级及其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学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
2.首次参加指导工作的教师应分配到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团队中,以老带新的方式参加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
3.与校外单位联合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需由各专业聘请中级及以上职称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并指定校内教师负责联系,掌握进度和要求,协调有关问题。
4.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工作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每位指导教师对其指导的学生在整个毕业设计(论文)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
5.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每名指导教师所指导的学生数最多不超过8人。
6.指导教师必须抓住关键问题进行指导,因材施教,不能出现原则性错误;要掌握学生的工作进度,使全部工作任务保质、有序、按时完成。
五、选题流程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首先由指导教师申报,由各专业进行审核,选题经严格审查批准后,应按学生人数1:1.05的比例公布给学生,实行指导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制,保证一人一题。

六、注意事项
1.各专业应做好指导教师的选配工作,尤其是做好初次指导毕业设计(论文)教师的培训工作。
2.各专业应重视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自查工作,做到100%普查,严把题目质量关,自查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全面细致整改。最终以专业为单位形成202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汇总表(见附件)以及各专业选题自查总结报告,专业带头人签字并加盖学院公章,电子版及纸质版材料于10月20日之前报送教务处霍怡然老师处。
3.教务处组织专家审核2026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审核结束后会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各学院。
4.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与进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四周后,原则上禁止更换题目。若因特殊原因确需更换题目的,需由学生本人在维普系统中提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经各学院审核通过后实施,否则不允许参加答辩或取消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5.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合2026届毕业生人数和专业特点,制定本学院的具体实施细则,确保选题工作顺利完成,同时为后续工作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2026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附件:XXX专业2026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汇总表
教务处
2025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