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沈阳工学院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研究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4-1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各单位: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化产教融合、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根据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研究的通知》,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征集一批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研究项目。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究方向

本次研究主要聚焦科教融汇、职普融通、高质量就业、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具体研究内容及相关要求见《课题申报指南》(附件1)。

二、工作要求

1.课题研究应注重应用性与创新性,以总结既有经验和案例为基础,体现可操作性,具有实践应用的价值。注重形成标准体系、制度体系、实施意见、工作指南、技术方案、案例库、课程体系及教材资源等可落地的成果。

2.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科研机构等均可作为课题申请的依托单位,可以跨区域多单位联合申报进行协同研究。

3.申报单位应具备相关的研究基础,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力按时完成项目的研究和交付,并对课题组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负责。

4.课题承担单位应保证课题研究质量,并按照要求定期提交阶段性研究成果。

5.课题采取规建中心指导、北京创新研究所协调相关单位进行经费支持的方式进行,课题负责人需做好经费使用管理,在申报时做好经费预算,在结题时提交经费决算表。

6.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验收通过的,颁发课题结题证明;验收未通过的,将给予6个月的补充研究或修改时间,完成后再次验收。

7.课题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由课题申请方和出资方根据具体贡献情况协商确定。

三、申报程序

1.课题负责人应在相关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成果积累,每人限报一项课题。课题组成员不少于3人,可以包含有关用人单位、研究机构人员,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

2.课题根据课题经费分为一般课题、重点课题和重大课题。一般课题主持人应具有中级职称(讲师)。重点和重大课题主持人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高等学校副教授和相应职称及以上,不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申报时须有两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推荐)。

3.各项目申报人于2025年5月14日前登录沈阳工学院项目综合管理平台(https://project.situ.edu.cn)上传《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申报书》(附件2)。登录账户为教师职工号,初始密码为situ@2024,请注意及时修改密码、绑定手机。


联系人:王一迪

联系方式:024-58217098


                               教务处

2025年4月18日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刘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