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工学院面向2024级全体学生正式启动《体系认知实习》实践课程。该课程以“理论结合实践、认知深化能力”为核心,依托校企合作平台“沈工-美的数字灯塔学院”,通过企业真实场景模拟与岗位实训,帮助大一新生构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全局认知,为未来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课程亮点:数字化实践赋能职业能力
《体系认知实习》课程共40学时,涵盖产品企划、研发管理、工业仿真、供应链运营、智能制造等企业核心部门的全业务流程。课程通过“参观学习+模拟操作”双轨并行模式,引导学生深度参与美的集团数字化系统的实践操作,包括美擎VOC用户需求分析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APS供应链计划系统等,真实还原企业从产品定义到交付的全链路管理场景。

在课程设计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打造充电宝爆品”的模拟项目展开实践。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工艺仿真到供应链协同、财务核算及人力资源管理,学生需在虚拟平台中完成跨部门协作任务,体验企业研、产、供、销、服一体化的运营逻辑。例如,在“渠道营销中心”模块中,学生需策划促销活动、管理经销商信用额度,并模拟订单全流程处理;在“制造运营管理”环节,则需通过MOM系统完成生产排程、物料调度及质量检验等实操任务。

二、校企协同:打造沉浸式学习场景
课程负责人郑新娜教授表示:“此次实习深度融合美的集团的数字化管理经验,通过真实业务场景的还原,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企业管理的复杂性与协同性,培养数据驱动的决策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此外,课程团队还邀请企业导师参与指导,结合美的集团实战案例,帮助学生从行业视角认知现代企业的创新逻辑与管理方法。
三、多元考核:注重过程与实践能力
课程考核采用“团队协作(15%)+平台操作(40%)+案例分析(25%)+实训报告(20%)”的多元评价体系,强调过程性学习与综合能力提升。学生需在实训日记中记录每日收获,并在总结报告中深入反思业务流程中的优化方向,展现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

四、学生感言:从认知到实践的跨越
参与课程的学生反馈热烈。2024级会计学专业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模拟操作,我第一次理解了财务数据如何与供应链、生产环节联动,这种跨部门视角让我对未来的职业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其中智能制造专业同学提到:“团队合作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分工协调,更感受到数字化工具对效率提升的关键作用。”

作为沈阳工学院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举措,《体系认知实习》课程通过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将行业前沿实践引入课堂,助力学生提前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职业需求,为培养“懂专业、技能强、能合作、善做事”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创新范本。